2016-12-06 来源:查病网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病,但是很多患儿家长、甚至一些基层的儿科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在这里我提出来常见的一些误区,告知家长朋友,也和同道们商榷,欢迎指正。
一、过敏性紫癜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血尿为主要表现。最早是在1801年由Heberden在《皮肤疾病》一书,对过敏性紫癜进行了描述:一个5岁的男孩下肢有出血点,伴有腹痛、血便和血尿,以及有疼痛的皮下水肿。1837年,Johan Sch?nlein描述了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关节疼痛的关系,他命名为风湿性紫癜。之后,他的学生,Eduard Henoch描述了本病还可以出现胃肠道和肾脏表现。因此疾病最终以2个德国医生的名字进行了命名,henoch-schonlein purpura。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本病的皮疹和普通的过敏性皮疹有相似性,因此也叫做anaphylactoid purpura和allergic purpura,anaphylactoid和allergic都是过敏的意思,purpura就是紫癜的意思,所以在国内也翻译成了过敏性紫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王新良
目前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IgA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所引起的,可以在小血管的壁上和肾小球内看到含有IgA的免疫复合物。
二、什么是过敏?
过敏是通俗的叫法,在医学上叫做过敏反应,英文叫做anaphylactic reaction,关于什么叫做过敏反应,大家的意见不是很一致;稍后再说。
和过敏反应密切关联的两个名词,一个叫做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一个叫做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叫法。所谓变态反应或者查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免疫应答,是由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或器官功能紊乱或者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超敏反应一共有四种,分为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通常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一般无组织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反应迅速。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试验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过敏反应呢?一种说法过敏反应也就是超敏反应,或者叫变态反应;但是更多的说法、也是医学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都认可的说法认为:过敏反应仅仅是指Ⅰ型超敏反应,也就是速发型变态反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某人对花粉过敏、出现了皮肤荨麻疹、哮喘,某人吃了螃蟹开始拉稀或者口唇肿胀,某人有过敏性鼻炎等,这都是过敏现象;如果一个孩子患上了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或者发生了输血反应,我们是不会说这个人出现了过敏反应的。
我也同意过敏反应仅仅是指速发型变态反应这个观点,以下在本文中所说的过敏反应(过敏),都是指速发型变态反应。
三、过敏性紫癜是“过敏”引起的吗?
过敏性紫癜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皮疹、胃肠道症状、关节炎和肾炎,它的基本病理基础是全身的小血管炎,这种小血管炎主要是IgA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因此,所谓的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超敏反应,或者叫变态反应,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敏反应,不是速发型变态反应。
四、“过敏原”检测指的是什么?
经常遇到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家长要求检查一下过敏源,有时候基层的儿科医生也告知家长应该检查过敏原。那么到底什么是过敏原呢?
目前临床上检查“过敏原”的办法很多,总的来说,有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种,体内试验主要有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方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阳性率高,一次可作几十种实验,一般可用作初步筛查。体外检测是检测血中针对过敏原的相应的特异性抗体(IgE),准确性高,患者无危险。为业内专家所推崇、享有过敏原体外检测“金标准”之称为UniCAP法,检测结果能准确量化。无论是体内试验、还是体外试验,都是针对Ⅰ型超敏反应,也就是速发型变态反应。换句话说,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孩子对螨虫过敏,这个结果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接触螨虫,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Ⅰ型超敏反应,也就是速发型变态反应,比如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五、食物不耐受是怎么回事?
近些年,临床上出现了食物过敏源检测,又叫做食物不耐受检测。食物不耐受的基本原理是患儿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了一些对这种食物不耐受的临床表现,这种不耐受现象不是偶尔出现,而是每次进食这种食物后一般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从理论上讲,食物不耐受可以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比如腹疼、腹泻、溃疡、消化不良;偏头痛,失眠、全身不适等。
食物不耐受还可以是对某种食物过敏,产生特异性的IgE,出现速发型变态反应,如风疹、血管神经型水肿、红斑等。最典型的在进食某种食物后很快出现口唇肿胀,停止接触这种食物以后,肿胀在短时间内消失。
最常见的、也是最典型食物不耐受,是婴儿乳糖不耐受症,这种疾病研究的比较透彻,它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引起的乳糖消化或吸收不良,当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痛、腹胀、肠鸣,甚至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