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来源:查病网
你了解吗,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两大类,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那系统性红斑狼疮怎么治疗呢?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药物治疗:
(1) 非甾体类抗炎药: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过程中,大多用于有发热、关节酸痛、肌痛、乏力等症状,而无明显内脏或血液系统受影响的轻症病人.正确地使用此类药物能缓解症状,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布洛芬、怡美力、莫比可、双氯芬酸钠 ( 包括扶他林、戴芬、英太青、奥斯克、双氯灭痛等 ) 、荼普酮等都可以选择应用.但本类药物有消化道反应、肾脏损害、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疗程不宜过长.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病人应慎用,以免加重肾脏损害.
(2) 抗疟药:抗疟药氯喹和羟氯喹,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光过敏和稳定核蛋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低热、关节炎、皮疹,并有减缓和稳定狼疮非致命性病变进展的作用.如与泼尼松 ( 强的松 ) 同用,则可减少泼尼松的剂量.以关节炎症状为主者,可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同用.常用剂量为氯喹 0 . 25 克,每日 1 次服;羟氯喹 0 . 2 — 0 . 4 克,每日分 1 — 2 次服.部分病人每周服 5 天即可.待症状控制后,可改为隔天服药,或每周服 2 天维持.一般在服药后 1-2 月达到疗效高峰.由于抗疟药物排泄慢,组织亲和性强,尤其在眼,引起角膜沉积和视网膜病变,如及时停药可以逆转.一般应服药后每隔 6 个月作一次眼科检查.
(3) 肾上腺皮质檄素: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具有强力的抗炎、抗增生及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急剧发病的多系统受损的狼疮、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的非感染性狼疮高热、明显血细胞减少、肾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间质性肺炎及重度肝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给药途径及疗程,需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全身状况、合并用药及对治疗的反应而定. 一般为泼尼松 ( 强的松 ) 每日每千克体重 0 . 5 — 2 毫克.当急性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临床上和血沉、蛋白尿、溶血等实验室指标得到良好控制后,即可考虑减量.经 6 — 12 个月的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减至每日少于 15 毫克,然后以最小量每日 5-7 . 5 毫克维持,必要时可与氯喹或羟氯喹合用.关于激素的给药时间,一般在急性期或活动期以总量分 3 — 4 次,每 6 — 8 小时给药 1 次为好,病情稳定时,可集中在每晨 1 次服用.对于急性重症病人,可用甲泼尼龙 ( 甲基强的松龙 ) 静脉冲击疗法:一般每日静滴 1 克,在 3 小时内滴人,连续 2-3 天或隔日一次,连续 2 — 3 次为一疗程.冲击治疗可有短期加强激素作用的效果.冲击给药时仍应口服一般剂量或原用剂量,停止冲击后继续原服用量.本疗法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因此有感染和营养极差者不宜采用此法.此外,滴注过快可导致反应性关节病,甚至引起心律紊乱而死亡.
(4)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 ( 又称 CBl348) 、甲氨喋呤、长春新碱和环孢素 (环孢菌素人 ) 等.常用于重症和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如狼疮性肾炎和中枢性狼疮.狼疮性关节炎几乎不需要这类药物治疗,除非极少数有破坏性关节炎者,则可选用甲氨喋呤.
此外,尚有一些与免疫学有关的治疗方法,如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疗法、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冲击治疗、白细胞置换疗法等,尚处于研究阶段.
氯喹口服后主要聚集于皮肤,能抑制 DNA 与抗 DNA 抗体的结合,对皮疹,光敏感和关节症状有一定疗效,磷酸氯喹 250-500mg/d ,长期服用因在体内积蓄,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变.早期停药可复发,应定期检查眼底.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适用于急性或暴发性病例,或者主要脏器如心、脑、肺、肾、浆膜受累时,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血小板减少作出血倾向时,也应用糖皮质激素.
用法有两种,一是小剂量,如 0.5mg/kg/d ,甚至再取其半量即可使病情缓解.二是大剂量,开始时即用 10 - 15mg/d 维持.减量中出现病情反跳,则应用减量前的剂量再加 5mg 予以维持.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应用于暴发性或顽固性狼疮肾炎和有中枢神系统病变时, 1000mg/d 静脉滴注, 3 日后减半,而后再用强的松维持.其些病例可取得良好疗效,其副作用如高血压,易感染等应予以重视.
电话咨询
首 页
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