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医学美容
血管瘤
色斑
雀斑
胎记
痘印
白发
酒糟鼻
日晒伤
红血丝
毛周角化
皮肤瘙痒症
干燥综合症
常见皮肤病
湿疹
水痘
鸡眼
荨麻疹
扁平疣
毛囊炎
手足口病
皮炎
寻常疣
皮肤过敏
带状孢疹
顽固性皮肤病
痤疮
脚气
狐臭
白癜风
牛皮癣
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斑秃
鱼鳞病
硬皮病
黄褐斑
皮肌炎
真菌性皮肤病
灰指甲
甲沟炎
体癣
手足癣
花斑癣
扁平苔藓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
其他皮肤病
痒疹
疥疮
痱子
脓包疮
天疱疮
雷诺病
汗疱疹
白塞病
麻风病
皮肤癌
老年斑
玫瑰糠疹
首页 > 常见皮肤病 > 湿疹 > 湿疹病因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

2016-11-18 来源:查病网

A-A+

异位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又称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皮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异位性的含义:(1)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2)对异种蛋白过敏;(3)血清中IGE值高;(4)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典型的异位性皮炎除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还具有上述四个特点。本病的认识尚不一致。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多种因子如遗传、环境等有关。

(一)病因

1、遗传因素7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2、变态反应原(1)屋尘螨(2)食物(3)感染性变应原(4)花粉(5)接触刺激物及变应原

(二)发病机理

(三)临床表现

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国外有人统计为0.1%-0.05%。在婴儿中则更高,大约3%。女与男之比为2:1或1.6:1。曾有婴儿异位性皮炎的小儿多为男性的报道。本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左右至2周岁;儿童期,3~10岁;青年期及成人期,约12~23岁。每个病例并不一定按这三个阶段顺序发展,或缺其一、两个阶段,或二、三个阶段连续发生而无缓解的无症状期。多数病例于婴儿期自愈,平均约有10%的病人移行至成人期。2岁以后发病者病程长,难治且常移行至成人期。年长患者较少见,有人统计约2%~25%超过45岁。亦有报告本病于30岁左右痊愈,但亦有延续顽固而无缓解期,至50~60岁方痊愈者。

(一)婴儿期亦称婴儿湿疹,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亦有报告生后第2或第3周发生者,然而此时诊断较难。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头皮,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其皮疹特点主要可分两型,渗出型及干燥型。

渗出型的湿疹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并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由于处理不当扩展至全身变为红皮病,并常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干燥型的皮疹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为淡红色的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慢性时亦可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血痂。

除上述两型外,有人还分出脂溢型,其特点为皮损发生在头皮、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区,可产生黄色厚痂,但其基本特点和渗出型相似。

无论哪一型均有阵发剧烈瘙痒,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病程慢性,在经过中时好时坏,一遇不良刺激或服用敏感的饮食,气候突变,穿着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感染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而使病情恶化。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

(二)儿童期5岁前占80%。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的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相似多为针尖大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融合成片,较干燥,背覆灰白色鳞屑。皮肤有轻度浸润,部分呈苔藓化。多发生于肘窝和两小腿的屈侧,亦可累及颈外侧及四肢其它部位。

痒疹型的皮损表现全身散发痒性丘疹,多发生四肢伸侧及背部。丘疹较大,皮色或棕褐色,初起者较红。丘疹干燥,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陈旧者小而硬。大多数皮疹顶端被抓破,可见抓痕、血痂。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三)青年及成人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苔藓化皮损,多位于头面部、颈部及肘膝关节屈侧,对称分布,明显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抓痕。白色皮划痕阳性。

预防及治疗

(一)一般防止原则寻找致病原因,较困难。防治着重于婴儿期。1.尽量避免一切外来刺激如穿着衣物轻、软、宽松。不要用力搔抓和摩擦。2.避免过度清洗,特别是用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不要用橡皮或塑料布包扎局部。3.温度适宜。4.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变应原。5.注意饮食。6.经常注意消化功能情况。

(二)全身疗法主要为脱敏及止痒1.抗组胺制剂2.色甘酸钠100mg,每日3-4次3.有感染可短期使用抗生素4.uva或puva治疗

(三)外用疗法治疗原则及药物与湿疹相同,较早应用糠馏油、煤焦油等抗炎和角化促成剂,各种皮质类固醇类软膏或霜,并注意局部抗菌治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口服自制湿疹冲剂或痒疹冲剂,外用中药4号、青黛油、黄柏散等。

  • 上一篇:湿疹的病因
  • 下一篇:风 疹
  • 大家都在看
    电话咨询 首 页 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