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医学美容
血管瘤
色斑
雀斑
胎记
痘印
白发
酒糟鼻
日晒伤
红血丝
毛周角化
皮肤瘙痒症
干燥综合症
常见皮肤病
湿疹
水痘
鸡眼
荨麻疹
扁平疣
毛囊炎
手足口病
皮炎
寻常疣
皮肤过敏
带状孢疹
顽固性皮肤病
痤疮
脚气
狐臭
白癜风
牛皮癣
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斑秃
鱼鳞病
硬皮病
黄褐斑
皮肌炎
真菌性皮肤病
灰指甲
甲沟炎
体癣
手足癣
花斑癣
扁平苔藓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
其他皮肤病
痒疹
疥疮
痱子
脓包疮
天疱疮
雷诺病
汗疱疹
白塞病
麻风病
皮肤癌
老年斑
玫瑰糠疹
首页 > 常见皮肤病 > 湿疹 > 湿疹常识脂溢性皮炎与湿疹什么区别呢

脂溢性皮炎与湿疹什么区别呢

2016-12-14 来源:查病网

A-A+

脂溢性皮炎与湿疹什么区别呢?患者们知道了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些常识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脂溢性皮炎(皮肤性病科)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损害为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生长增多所致。

症状表现:

1.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诊断依据:

1.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分布对称;

2.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皱襞处等;

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 疗:

治疗原则

一、全身治疗: 1.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等; 2.瘙痒剧烈时,可给镇静止痒剂等; 3.炎症显著或炎症范围较大时可短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

用药原则

1.一般选用维生素B族药物。瘙痒剧烈时,可选择1-2种按组胺类药物;

2.类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治疗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

3.同时选用适当的外用药。

预防常识:

本病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提高警惕与红斑型天皰疮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肥皂洗头,避免诸如篦头发等各种机械性刺激。

湿疹

类 别:皮肤性病科

概 述:

湿疹(皮肤性病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机理为迟发变态反应。多由于某些外界刺激与机体内的敏感因素互为影响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如动物性、植物性因素、各种强化刺激均可诱发本病。故去除外因后,往往不易痊愈。临床主要特点为多种疹形的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较剧,常泛发或对称分布,病程较长,易迁延而慢性化。湿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患者往往有过敏性体质,家族中有过敏性病史。天气变化也和湿疹的发病有关,如夏季皮肤多汗易被浸渍。冬季皮肤易乾燥皲裂,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较多,坚持治疗一般能减少复发,达到痊愈。

症状表现:

1.皮损:丘疹、丘皰疹、小水皰、糜烂、渗液、结痂、脱屑、苔藓化;

2.发病部位对称分布;

3.自觉剧痒。

诊断依据:

1.多形性皮疹; 2.皮损分布对称; 3.剧痒; 4.易渗出; 5.易反复发作成慢性。

治 疗:

治疗原则

1.寻找诱发因素;

2.内服抗组胺药或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3.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4.外用药物治疗;

5.合并感染时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

1.急性期皮疹泛发病例,强的松+赛庚啶和外用药为主;

2.慢性期病例,以赛庚啶+仙特敏或克敏能和外用药疗效较佳。

预防常识: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想必大家现在对湿疹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效的早期的预防湿疹疾病。如果您身边的朋友不幸得了湿疹疾病的疾病,请及时有效的就医,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治疗。

大家都在看
电话咨询 首 页 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