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医学美容
血管瘤
色斑
雀斑
胎记
痘印
白发
酒糟鼻
日晒伤
红血丝
毛周角化
皮肤瘙痒症
干燥综合症
常见皮肤病
湿疹
水痘
鸡眼
荨麻疹
扁平疣
毛囊炎
手足口病
皮炎
寻常疣
皮肤过敏
带状孢疹
顽固性皮肤病
痤疮
脚气
狐臭
白癜风
牛皮癣
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斑秃
鱼鳞病
硬皮病
黄褐斑
皮肌炎
真菌性皮肤病
灰指甲
甲沟炎
体癣
手足癣
花斑癣
扁平苔藓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
其他皮肤病
痒疹
疥疮
痱子
脓包疮
天疱疮
雷诺病
汗疱疹
白塞病
麻风病
皮肤癌
老年斑
玫瑰糠疹
首页 > 医学美容 > 血管瘤 > 血管瘤治疗获得性血管瘤的类型和疗法介绍

获得性血管瘤的类型和疗法介绍

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A-A+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分的越来越细。人们的防癌意识加强,每年的定期体检都会查出患有不同的血管瘤,血管瘤大都是良性的。血管瘤的种类很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获得性的血管瘤的相关知识。

   获得性血管瘤是由于后天原因导致的血管异常增生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疣状血管瘤、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樱桃色血管瘤、丛状血管瘤、获得性多发性血管瘤病等。

   疣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典型皮损为单侧,成群,散在或融合性角化性血管性丘疹,有时呈线 状或匍行性。早期损害呈淡蓝色,界限清楚,质地柔软,逐渐扩大,呈卫星状结节,继之表面角化成疣状。好发部位为下肢,特别是下肢远端。主要采用CO2激光 疗法、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切除应较深,以免复发。

   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acquired elastotic hemangioma,AEH)于2002年首先报道6例,2010年又报道14例。临床上 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病年龄63~76岁,平均64岁,病程数年。好发于目光易照射的皮肤(如前臂桡侧或颈部一侧),外观呈单个红色丘疹样,形态多样、不 规则,但很少呈血管瘤外观,故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鲍文病和红斑狼疮。肿瘤直径2~5 cm,界清,呈紫红色。镜下肿瘤位于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生呈带状,与表皮平行;弹性组织变性,纤维紧贴于表皮,将血管与表皮分隔开,并包绕或穿插在血管 周围;毛细血管呈结节状,血管呈圆形或裂隙状,被覆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核异形及核分裂罕见,无交通状血管腔隙及红细胞外渗,但部分病例偶见以淋巴细胞为主 的感染。免疫表型:血管周上皮细胞α-SMA阳性,内皮细胞CD31、CD34和D2-40阳性,Ki-67和MPM-2显示肿瘤细胞增殖力弱。鉴别诊断:早期Kaposi肉瘤、肢端皮炎。文献报道肿瘤无复发。

   樱桃色血管瘤(cherry angiomas) 又称为老年性血管瘤(senile angiomas),为常见的获得性血管瘤之一。成年早期即可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以躯干部为主,罕见于手、足或颜面。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卵 圆形或圆形,直径0.5~0.6mm深红色丘疹,质软,高出皮面,呈半球状。数目多少不等。 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行激光或手术治疗。

   丛状血管瘤( tufted angioma) 又名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或丛状血管母细胞瘤, 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 因其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散在丛状或块状毛细血管而得名。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5 岁以下发病多见,也可出生时就有,偶见于老年人 。男女发病率均等,无明显家族发病倾向,但是有家族集中发病的报道。

   本病好发于肩部、颈部和上背部, 特点是缓慢扩展的暗红色斑丘疹或斑块,2~5cm大小,界限不清,有时伴有皮下结节。多数患者伴有疼痛,可能与局部血管壁肌上皮收缩和痉挛有关,受温度或 机械压力刺激影响较明显。本病病程约0. 5~10年为生长期,随之为稳定期,少数患者局部自发消退,但通常缓慢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且终身存在。

   诊断主要依靠皮损组织病理学特点, 需要与Kaposi肉芽肿、低度恶性血管肉瘤和婴幼儿血管瘤鉴别。可采用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

   通过对血管瘤知识的介绍,大家了解了,血管瘤并不是只发生在婴幼儿,而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只不过是他们发病的地方,发病的年龄不同。不管是那种的血管瘤都是可以治疗的。

大家都在看
电话咨询 首 页 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