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医学美容
血管瘤
色斑
雀斑
胎记
痘印
白发
酒糟鼻
日晒伤
红血丝
毛周角化
皮肤瘙痒症
干燥综合症
常见皮肤病
湿疹
水痘
鸡眼
荨麻疹
扁平疣
毛囊炎
手足口病
皮炎
寻常疣
皮肤过敏
带状孢疹
顽固性皮肤病
痤疮
脚气
狐臭
白癜风
牛皮癣
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斑秃
鱼鳞病
硬皮病
黄褐斑
皮肌炎
真菌性皮肤病
灰指甲
甲沟炎
体癣
手足癣
花斑癣
扁平苔藓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
其他皮肤病
痒疹
疥疮
痱子
脓包疮
天疱疮
雷诺病
汗疱疹
白塞病
麻风病
皮肤癌
老年斑
玫瑰糠疹
首页 > 医学美容 > 血管瘤 > 血管瘤治疗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A-A+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女性多见,男女之比1:5-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目前治疗方法有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适应症宽、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已成为目前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一、病因与病理

       肝血管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毛细血管扩张。② 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坏死后的肝组织周围血管充血、扩张,最后形成空泡状。③ 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后,致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肝内持续性静脉血淤滞,导致静脉膨大。④ 肝内出血、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⑤ 血管发育异常致血管海绵状扩张,此为最易接受的学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介入治疗科彭强

       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者需显微镜下诊断,大者可至盆腔,重达18 kg 以上,临床所见多较大。常位于右叶,90 %为单发。肿瘤呈紫红色或紫蓝色,质多柔软,境界清晰,切面呈网状。肝血管瘤可分为4 型。

   ( 1 )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切面呈蜂窝状,血窦腔由纤维组织分隔,壁内由内皮细胞覆盖,腔内充满血细胞及机化血栓,纤维隔内有小血管及残余胆管,可有钙化或静脉石。

   ( 2 )硬化性血管瘤血管腔塌陷或闭合,间隔纤维组织极其丰富,血管瘤呈退行性改变。

   ( 3 )肝毛细血管瘤少见,血管腔狭窄,间隔纤维组织丰富。

   ( 4 )血管内皮细胞瘤少见,介于良性肝血管瘤与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两者之间。

   二、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上腹不适、腹胀、腹痛、食欲下降、恶心、长期低热等症状,少数巨大者可有黄疸、贫血及出血倾向,肝血管瘤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出血者罕见。

   三、介入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适应症:有症状者、肝血管瘤破裂出血者、肿块直径大于5厘米者、肿瘤有增大趋势者或肿块位于肝包膜下有可能在外力下破裂者。总体来说,不论部位、范围、数量均可,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无绝对禁忌症,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四、介入治疗方法

       肝血管瘤的主要血供来自肝动脉,门静脉基本上不参与供血(极少见为门静脉供血),此为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论基础。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常从股动脉内将导管插进肝动脉。先行肝动脉造影,再根据造影所见,确认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致肿瘤靶血管,并注射适量的药物和栓塞剂,来进行硬化栓塞治疗。常用的栓塞药物有平阳霉素与碘化油乳剂、明胶海绵等,术后可有低热,局部不适应及恶心等反应,一般持续3天后多可恢复正常。

   五、介入治疗疗效

       肝血管瘤主要是有充满血液及扩大的肝血窦组成,介入治疗注入的栓塞剂进入并停留在这些血窦中,使血管瘤血窦内皮细胞破坏,血栓形成,血窦永久性闭塞。这样肿瘤就会缩小或消失,也不会破裂出血,达到了治疗作用。我院成功进行了数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无一例并发症出现,治疗后3-6月瘤体均有明显缩小,一年后约40%左右患者瘤体完全消失。其中一例女性患者肝血管瘤最大径24cm,腹部明显膨隆,第一次介入治疗后9个月复查最大径为16cm,第二次介入治疗后12个月复查最大径为10cm,腹部膨隆接近消失。因此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一般住院一周左右)、费用较外科手术低、疗效好,并发症低,已成为目前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大家都在看
电话咨询 首 页 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