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医学美容
血管瘤
色斑
雀斑
胎记
痘印
白发
酒糟鼻
日晒伤
红血丝
毛周角化
皮肤瘙痒症
干燥综合症
常见皮肤病
湿疹
水痘
鸡眼
荨麻疹
扁平疣
毛囊炎
手足口病
皮炎
寻常疣
皮肤过敏
带状孢疹
顽固性皮肤病
痤疮
脚气
狐臭
白癜风
牛皮癣
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斑秃
鱼鳞病
硬皮病
黄褐斑
皮肌炎
真菌性皮肤病
灰指甲
甲沟炎
体癣
手足癣
花斑癣
扁平苔藓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
其他皮肤病
痒疹
疥疮
痱子
脓包疮
天疱疮
雷诺病
汗疱疹
白塞病
麻风病
皮肤癌
老年斑
玫瑰糠疹
首页 > 医学美容 > 血管瘤 > 血管瘤治疗如何正确评估血管瘤?

如何正确评估血管瘤?

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A-A+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约为4~5%。血管瘤是小儿外科、内科、皮肤科、肿瘤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卫生部已将其列入26种重大出生缺陷监控疾病之一。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马丽霜

一、血管瘤的分类

传统分类方法依据形态学将血管瘤分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1996年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ISSVA)完善了脉管性疾病的分类,把脉管性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血管瘤是以细胞增殖为特点,包括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丛状血管瘤等;血管畸形是血管形态发生中的异常,包括单纯性脉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等。其中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脉管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要和血管畸形鉴别。

IH是脉管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其具有明确的增生、稳定到消退的自然病程。通常在生后可以出现或不出现,最早期的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之后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5~7.5周,在生后3个月内的增殖期,瘤体大小可达到最终面积的80%。早期增殖期后增殖变缓,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最终在几年后逐渐消退。

IH的诊断主要根据瘤体出现的时间、增殖特点、临床特征可以诊断,部分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增强MRI或CT)来辅助诊断。超声检查是IH的诊断、血流动力学评价、疗效评估重要的非侵入性辅助措施。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明确IH范围、评价系统器官受累情况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多发性血管瘤、血管瘤相关综合征的受累器官涉及儿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需多学科协同诊治。

二、IH的早期风险评估

尽管IH的发病率较高,但其可以自行消退,大多数不留下明显后遗症,因此大多数IH不需要治疗干预。但仍有部分IH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儿的美观、功能甚至生命。

1.出血、溃疡:容易发生在增殖期、较大的、表面糜烂或外伤后的IH,尤其是易于受创伤的部位和皮肤皱褶部位,如外阴部、耳部、鼻部、唇部、颈部、腋下、肘窝和N窝部位等,部分会继发感染。

2.瘢痕:少数IH即使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视力影响、气道或外耳道阻塞:发生在眼睑的血管瘤,可形成障碍性弱视或散光;声门下血管瘤可形成气道阻塞;有时颈部皮肤血管瘤也可造成类似障碍;新生儿鼻部血管瘤有时也可形成气道阻塞或吮奶障碍;外耳道血管瘤短期内可能影响听力。

4.系统影响:深部巨大血管瘤、非常多发的小血管瘤(少见)或内脏血管瘤,伴有消耗性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多发性血管瘤发生于多个器官,广泛器官受累有很高的死亡率。    

不同IH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来判断是否为高风险的血管瘤,从而决定治疗方案。根据I.J. Frieden建议,可以将IH分为3个风险等级。对于高风险的IH,应尽早治疗,最好在生后4 周或更早的时候开始,如果能早期治疗,则可以达到一个最佳的治疗效果。

大家都在看
电话咨询 首 页 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