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来源:查病网
酒糟鼻又名玫瑰痤疮,中医别名赤鼻,俗称红鼻子或红鼻头,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鼻为中心对称发病,鼻部是最常发部位,这是由于血管明显扩张的结果,有时透过皮肤可看到扩张的小血管呈树枝状,由于局部皮脂腺分泌旺盛,鼻子显得又红又亮;病情进一步发展,皮肤可增厚,甚至长出皮疹或小脓疮,外观粗糙不平,鼻尖明显增大犹如长了肿瘤,很像酒糟样,故名酒糟鼻,多发生在中年人。
酒渣鼻的症状早期表现为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鼻赘。最常表现为外鼻皮肤发红,以鼻尖最为显著。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
引起酒糟鼻的原因众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
在饮食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冷热不均的时候,以及过食辛辣刺激、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食品,可以使颜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导致酒糟鼻。
2、毛囊虫感染因素:
因为在许多酒糟鼻患者可在皮损部位找到毛囊蠕形螨。
3、其他原因:
除上述两种原因之外,酒渣鼻的发生还可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高温、高寒、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妇女闭经、内分泌失调、病灶感染等,均可以作为酒渣鼻的发病因素。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毛囊虫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酒糟鼻不具有传染性,多在自身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发病。近几年,酒糟鼻的患病人群在不断增加,尤其以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居多 。调查表明,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年轻人面临的社会压力较大。在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下,多数人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酒糟鼻的产生。
中医药内治:
1、辨证分型:
⑴ 热毒蕴肤 治宜凉血清热。方药:凉血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煎服,酒糟鼻患者每日1剂,分2次口服。
⑵ 肺胃盛热 治宜清肺胃之蕴热。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服,酒糟鼻患者每日1剂,分2次口服。
⑶ 气滞血瘀 治宜活血通窍,行瘀通经。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水煎服,酒糟鼻患者每日1剂,分2次口服。
2、内服用药:
⑴、取枇杷叶30克、栀子30克,研成细末,逐日3次,每次6克,凉开水送服。
⑵、取枇杷叶(去毛、焙干)研末,茶调3~6克,日3次。治肺热,酒糟鼻。
⑶、用适量使君子放入铁锅内用微火炒至稍有香气后,待其凉下来,然后放入麻油中浸泡1周即成。患者每晚睡前用温开水服使君子仁3至5枚,一周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见效。
⑷、取银花9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放入锅内,再加入500毫升水,一齐煎煮,取药汁30毫升与粳米60克同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
外用方:
1、将新鲜荸荠洗净后,横切成两瓣,反复地涂擦酒糟鼻上,一日5-6次。涂擦后勿用水洗,涂上的粉汁越厚越好,7天为一疗程,待结厚的壳脱落,酒糟鼻即可治愈。
2、取牛黄末,水调,搽患处。
3、取苦杏仁、硫磺、轻粉各25克,研末,加凡士林150克,捣匀成膏,外用。
4、取硫磺、槟榔等分,冰片少许。三药研末,备用。卧前取药末,以少量蓖麻油调和,绢包涂搽患处。
5、大黄、雄黄各等量,共研细粉,温开水调成糊,敷于患处。
6、硫黄30克,轻粉、密佗僧、白矾各3克。共研细末,以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次搽患处。
7、雄黄、硫磺各15克,轻粉6克。共研细粉,用人乳调各涂患处,每日1次。
8、大麻子、大枫子各50克,取仁捣碎;红粉、轻粉各5克,掺入前者拌匀做丸。每丸重7-8克,用4层纱布包,挤出油后擦患处,每晚1次。1丸可擦2-3次。
9、木鳖子、大枫子、核桃仁、桃仁、水银各9克,蓖麻子15克(取仁),脑砂3克。共捣如泥,用纱布包好。每日3次搽患处,数日可愈,不再复发。
10、木鳖子仁、大枫子仁、大麻子仁、樟脑各6克,核桃仁、水银各9克,四仁去内皮共捣为泥,再加入樟脑、水银,共研至水银混匀为止,涂患处。每日2-3次。
11、大枫子仁、蓖麻子仁各9克,木鳖子仁、水银各3克,铅粉6克。共捣成膏,纱布包好,涂擦患处。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