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在中国手足口病已经造成儿童死亡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了,其实手足口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而造成死亡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有很多都是没有及早治疗,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影响了治疗效果,所以如果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应该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对这种疾病的不了解耽误了治疗,是患儿的主要死因。死亡儿童多是在高烧2至4日后才被送入医院,一般入院不足24小时就告不治。解剖尸体发现,ev71病毒已经侵入患儿的大脑。 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个死亡病例。在内地,第一个手足口病例发生于1981年的上海,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内地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虽然手足口病在内地登陆已经近30年,但是国人对于手足口病的了解却依然是空白,与台湾当年的情况类似。为数不少的人甚至把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混为一谈。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之所以被混淆,主要在于患病部位具有相似之处,均发生在口腔、手指和足趾端。但二者绝非一码事。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一般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则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它的传播途径是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恶性变异。但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韩卓升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大陆目前所有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现的病毒都是同一种亚型,因此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已经演变成致死性更强的类型,或者说它可能有不同的来源。 防范已知的病毒,一般人会先想到疫苗。但是,ev71目前仍没有有效的疫苗,因此只能从人类应对病毒最根本的经验入手,切断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已患此病的患者。在发病1~2周后,患者咽部仍能排出病毒,3~5周后,粪便中也仍可能排出病毒,疱疹液则更含有大量病毒。因此防治此病首要便是隔离患病者,让患者在家休息,减少外出。同时对患者污染过的日用品进行消毒,对粪便等排泄物撒入漂白粉浸泡。 ev71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防范这个环节,关键是做好环境、食品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卫生部新近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强调说,“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为了不让宝宝受到这种疾病的戕害,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游玩,同时还应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不应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万一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言语迟钝等大脑症状,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来说,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目前此病采取以下措施缓解: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若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还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手足口病与流感一样,有流行季节,目前我国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可能还没来到。韩卓升说,手足口病病毒的发作常在六七月份达到顶峰,因此中国的疫情较通常情况提前了,这也意味着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病例可能还会增加。 对待这种疾病,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没有必要无理性恐慌。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3月份,我国手足口病的死亡率曾一度高达11%,但在4月下半个月,死亡率已经降至0.2%。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手足口病患者可能会继续增加。但随着国家紧急行动,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疗益发准确,百姓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这种疾病对患儿的影响将会不断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