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而危及生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急诊处理必须争分夺秒,下面结合典型病例讨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急诊处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徐翼
1. 病历摘要
例1,患儿,女,10月龄。因“发热5天,皮疹3天,呕吐,四肢冰凉6小时”入院。患儿5天前出现发热,多于37~38℃之间,伴有轻咳,精神,胃纳尚可。3天前于手足部和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并渐增多,部分疱疹。精神稍倦,低热。入院前晚上出现烦吵,呕吐1次,并有冒冷汗,四肢冰凉表现,门诊拟“手足口病(重症)” 入院。
入院查体:T:36.2℃, R:40次/分,P:140次/分,BP:105/70mmHg, 精神萎靡,嗜睡,肤色苍白,四肢冰凉;呼吸浅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罗音;心音低钝,律齐;腹软,肝右肋下2cm,质中,脾未及;手足部及口腔黏膜散在小丘疹,部分疱疹;下肢皮肤大理石纹,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神经系统检查右侧下肢肌力,肌张力减弱,右侧偏瘫。
实验室检查 WBC13.7 G/L ,N48.7%,L40.5%。胸片提示左上肺炎。
诊断思路:根据患儿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手掌和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伴有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成立。患儿同时出现周围循环不良,右侧下肢肌力,肌张力减弱,右侧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胸片提示左上肺炎。初步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休克早期,脑干炎,左上肺炎”
治疗经过:患儿属手足口病危重症,予I级护理,生命征监测(包括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持续脑电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快速生理盐水、白蛋白、血浆扩容、静脉丙球、地塞米松、甘露醇脱水、血管活性药物运用等积极治疗。 患儿入院2小时出现潮式呼吸,心率显著增快。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继续抗休克,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四肢稍转暖,转红。入院10小时15分,突然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并面色转青灰,血氧明显下降,吸出较多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密集细湿罗音。考虑出现急性肺水肿,急查血气和床边胸片符合肺水肿表现,予调整呼吸机参数,东莨菪碱,地塞米松,西地兰(半量一次),甘露醇,速尿等处理。患儿面色转红,四肢转暖,血气复查好转,血糖升高至20.1 mmol/L,加胰岛素维持0.1u/kg.h,监测血糖。入院17小时,血糖降至6.8 mmol/L,停用胰岛素。入院23小时左右出现血压下降,59-64/42 mmHg,床边心电图示ST-T改变, CK 295u/L,CK-MB 69u/L,肌钙蛋白 I弱阳性,心脏彩超:左室收缩功能稍降低。即调整补液速度,中心静脉压监测,西地兰(1/4量),上调多巴胺速度,予护心通,静脉丙球,营养护心等治疗,血压回升至84/46mmHg。夜间生命指征尚稳定。脑干诱发电位:双侧异常(桥脑上段)。胸片:1.ARDS较前改变不明显(肺水肿),2.右侧少量胸积液。继续治疗48小时,患儿各生命征趋于稳定。
例2,患儿,女,2岁,因发热5天,皮疹4天,双下肢无力2天入院。患儿5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左右,伴呕吐、精神差。4天前于口腔黏膜、手、足部出现散在丘疹,部分疱疹并渐增多。近两天出现烦躁不安,双下肢无力和排便困难。门诊拟“手足口病(重症)” 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