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胎记在医学上称为“母斑”或“痣”,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的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初生几个月后才慢慢浮现。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母斑、先天黑色素母斑、咖啡class=cmsLinkhref=牛奶斑等,血管型则包括葡萄斑、草莓样血管瘤等。
血管瘤预防一、胎记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生理现像
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一些与皮肤本身颜色不同的斑点或丘疹,称为新生儿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
胎记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大多数胎记都无所谓,其中很多会在宝宝出生几年内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
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例如有些海绵样的血管瘤增生过快,会造成肢体残缺,不只外观不好看,还造成功能障碍。甚至血管瘤扩张速度太快时,会形成组织坏死,过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机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长了毛的兽皮样黑痣,可能日后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变,癌细胞转移后导亡。
二、胎记颜色的简易诊断
黑色胎记:黑色素细胞痣、先天毛发性黑色素母斑、兽皮样黑痣、斑痣青色胎记:蒙古斑、太田母斑、伊藤母斑、青色母斑
褐色胎记:咖啡牛奶斑、贝克氏母斑
红色胎记:葡萄斑、焰色痣、草莓样血管瘤
紫色胎记:皮肤静脉瘤、海绵样血管瘤
肤色胎记:表皮母斑、皮脂母斑、结缔组织痣
三、新生儿的胎记有哪些类型?
主要分为九种,有蒙古斑、咖啡牛奶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葡萄酒斑)。
1、橙红色斑(或鲑鱼红斑)。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块,通常平铺在皮肤上。多出现在后脖颈上、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多数会逐渐消失。
2、蒙古斑。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时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这种胎记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人种中很常见,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3、草莓样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多为红色或紫色。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肤,也可能稍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虽然不会消失,但对健康没有影响。
4、海绵状血管瘤。它就像充满了血的浅蓝色海绵组织。通常出现在头部或颈部的皮下,如果长得class=cmsLinkhref=比较深,覆盖的皮肤看起来就没什么异样,并在青春期前会消失。
5、暗红色斑(葡萄斑)。刚出生时,这种红斑是桃红色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颜色会越来越深,变成淡紫色。多出现在面部和颈部,且面积比较大,暗红色斑是由class=cmsLinkhref=毛细血管扩张引发,多数会变得越来越大,如果长在眼睑上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需要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