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注射治疗方法
血管瘤的注射治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过去对于血管瘤的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大部分只能采取注射治疗,因治疗方法简便,成本低,风险小,目前某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注射治疗方法还是一种常用,主要的治疗方法。那么,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消痔灵注射疗法:在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将0.25%利多长因与消痔灵配成1:1。25溶液,用5号针头刺入瘤体约0.3cm深,缓慢注入药液3~5ml,待瘤体注射成白色并发硬为止。然后再将针头刺入瘤体深处约0.5cm,向瘤体四周分别再注入药液各 1ml左右,以阻断血管瘤的血液供应。注毕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一周后观察,如瘤体未完全萎缩,可再依前法注射。消痔灵可迅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使红细胞凝聚、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瘤闭塞、纤维化。此方法的缺点是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
酒精注射疗法:此法作用快,疼痛时间短,疗效持久,但对大面积血管瘤效果较差。
毛细血管瘤:从血管瘤边缘开始注射。点状瘤用小针头注入纯酒精0.05~0.1ml,片状瘤用小针头作分布均匀点状注射,每点相距 1cm,每次注射1~3点,每点注射剂量同上,造成散在性点状坏死脱落。块状病例,可将较大剂量(0.2~2ml)酒精重点地注入块状最肥大的部位,造成较大面积的坏死脱落,使瘤体迅速缩小。由于毛细血管瘤病变组织仅限于皮内,注射时针尖不宜过深。但是注射过浅也容易引起血管瘤破溃出血,从而留下疤痕。
海绵状血管瘤:对局限性有包膜的血管瘤,从瘤体中心或最突出的部位用6~7号针头刺入包膜内,回吸出血后将纯酒精注入。首次注射0。 1~1ml,次日注射倍于第一次的剂量,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1~5ml。一般注射3~5次后观察1~2月,若未显效,可再重复注射。对无明显包膜者,估计针头在瘤体内,不必回血即可注入酒精,剂量同上,但注射次数要适当增加。于1982年报告用酒精注射治疗血管瘤3150例,有效率达80%,治愈率为 50%。经过长期观察认为,酒精注射疗法主要适用于小面积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对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大面积血管瘤疗效较差。
鱼肝油酸钠注射疗法:将5%鱼肝油酸钠1~2ml直接注入血管瘤内,或注射在血管瘤内供血来源通路周围,有时两者可合并使用。大面积的血管瘤亦可采用多点放射状注射(2~3点),使药物均匀分布于瘤腔内,以提高疗效。一般间隔5~7天再重复注射一次。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可在鱼肝油酸钠液中加入等量的普鲁卡因作局麻,或注射前给予适量的镇静止痛剂。用鱼干油酸钠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等优点,但是治愈率低,后期疤痕形成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被超导介入消融技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