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来源:查病网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会受到血管瘤的影响,婴儿也会出现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而且,很多的患者出现的部位很难治疗,这种疾病容易出现的很多的部位,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治疗方法,那么婴儿血管瘤的常见食疗方法都包括哪些?
1。常规治疗:因为新生儿血管瘤的增生快,会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可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控制。对于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2。目前的治疗血管瘤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病员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且有致癌的可能,目前已很少应用。
3。婴儿或儿童的血管壁内皮细胞仍处于胚胎状态,对激素治疗较敏感。对婴幼儿生长迅速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使用强的松龙行瘤腔注射,或口服强的松,有时能使肿瘤停止生长或明显缩小。
4。海绵状血管瘤可用3%鱼肝油酸钠或其他血管硬化剂行瘤腔注射,使瘤腔组织纤维化、瘤腔闭锁,致肿瘤缩小或消失。注射时宜暂时压迫周围组织,阻断血流,1~2周注射1次。注射剂量视肿瘤大小而定,一般鱼肝油酸钠1次不超过5ml,如疗效不好可用外科手术切除或低温治疗。面部毛细血管瘤可使用氩离子激光照射,激光或低温治疗对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疗效,但对葡萄酒斑状血管瘤疗效不佳。
婴儿主要血管瘤有哪几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1、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2、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3、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希望大家尽早认识,我们也要注意身体的调理,选择专业的治疗方法,避免带来独特的,不同类型治疗方法不同。平时大家也要注意护理事项,这样才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为了避免带来更多的危害,大家应该保持好的心态,平时也要注意身体的调理。